7月23日,“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开幕活动暨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大会(第六届华东无人机基地创新发展论坛)”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。来自低空产业相关部门、国内部分城市代表、海内外专家学者、产业链企业代表等400多位嘉宾参会,共同见证这一低空经济领域的年度盛会启幕,擘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。
会上,“华东(含长三角)低空经济产业联盟”正式揭牌成立。联盟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指导,上海机场集团、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空经济服务专委会、上海市航空学会等单位发起,联合华东地区七个民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(上海金山、江苏南京、浙江杭州、江西赣州、安徽安庆、山东青岛、山东东营)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共同组建。
据介绍,今后,联盟将积极搭建低空经济产业链交流平台,重点开展政策研究、标准规范制定、产学研技术合作、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,推动区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,目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,为上海乃至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会上,“eVTOL规模化总装制造基地建设联合体”宣告成立。该联合体将充分发挥上海在大飞机、发动机、机载系统三大链主和民航人才集聚的优势,支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等低空新型航空器加快研制(特别是在倾转旋翼和复合翼两条主流技术路线),并依托金山区、闵行区的总装制造集聚区优势,服务领军企业规模化落地。联合体将协同长三角区域内飞控、复材、动力系统、通讯导航链路、挂载等产业链资源,致力于构建世界级eVTOL装备产业链集聚区。
在同期举行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上,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(2025版)》(简称《框架指引》)正式发布。据介绍,《框架指引》构建了多级指标体系,划分为低空空管基础设施、低空起降基础设施、低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及低空应用场景配套基础设施等4个一级指标,相应又细分了21个二级指标,明确了研究方向与建设发展的路径。
中国民用机场协会表示,将按计划每年度对框架制度进行评估,根据建设实践持续优化调整,欢迎并支持相关各方基于《框架指引》的实践成果,共同参与具体技术规范的编制发布工作,共同为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。
本次博览会展出面积超6万平方米,汇聚超过300家国内外参展商,预计将迎来全球首发产品19件、国内首发产品25件。据悉,博览会将持续至7月26日,为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公众呈现一场集展览展示、高端论坛、精彩赛事、应用展演和嘉年华活动于一体的行业盛宴,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为这一新兴领域的未来描绘更加清晰的蓝图。